A. 止汗制臭劑不會導致乳癌的論點

1. 在2002年,美國三位公衛學者(Mirick DK, Davis S, Thomas DB)曾針對此傳聞發表首篇研究論文,他們比較813位止汗劑使用者與793位一般民眾,結果並未發現使用止汗劑增加乳癌風險的情況。(參考文獻:J Natl Cancer Inst. 2002 Oct 16;94(20):1578-80.)

2. 哈佛大學醫學院在2003年一月出版的刊物"Harvard Women's Health Watch"之中,也宣稱止汗劑不會造成乳癌(Harv Womens Health Watch 2003 Jan; 10(5):7.)。

3. 有學者提出解釋,認為頻繁地使用止汗劑/體香劑,並有刮除腋毛習慣者,可能會比較容易發現早期的乳癌  (相當於經常自我檢查乳房的狀況),所以會讓人誤認為是止汗劑致癌。(Eur J Cancer Prev. 2003 Dec;12(6):479-85)

4. 在2013年的流行病學研究(Epidemiology. 2013 Jan;24(1):172.)指出,日常使用除臭劑的情況並無導致乳癌的證據。雖然Parabens具有類似雌激素的活性,但除非濃度夠高,否則不會造成基因突變而導致乳癌。一般的除臭劑是以外用塗抹的方式進行,人體攝入的parabens濃度並不高,不會有致癌的顧慮。


 

B. 止汗制臭劑可能會導致乳癌的證據

1. 在2004年,Darbre等研究人員,發現乳癌組織中的parabens(p-hydroxybenzoic acid的酯化物)有濃度偏高的情形。Parabens是一種用於化粧品、食品、藥品的抗菌防腐劑,止汗劑也常添加此物質。Parabens除了抗菌,也 會刺激人體產生雌激素(estrogen),並增加黃體素受體 (progesterone receptor)的基因表現,而雌激素正是乳癌的致病因子之一。(J Appl Toxicol. 2004 Jan-Feb;24(1):5-13.)

2. Darbre又於2005年發表論文,闡述鋁鹽、 止汗劑與乳癌是可能有關聯性的。鋁鹽可讓DNA改變,造成基因突變,可能會干擾雌激素的作用,所以算是一 種「金屬雌激素」(metalloestrogen)。(J Inorg Biochem. 2005 Sep;99(9):1912-9.)

3. 在2007年,Darbre率領的研究小組發表論文,他們檢查乳癌手術切除的乳房組織,發現腋下附近的鋁鹽濃度明顯地高於其它區域。 (J Inorg Biochem. 2007 Sep;101(9):1344-6.)

註:請注意以上的研究,皆來自英國University of Reading乳癌研究者Philippa Darbre博士率領的研究團隊。 

4. 在2014年的一篇研究建議:由於止汗劑內的「鋁」(aluminum),可能會累積在乳腺,並干擾乳房上皮細胞的生物性質,造成致癌的疑慮,所以添加濃 度應該降低,以策安全。(J Trace Elem Med Biol. 2014 Apr;28(2):147-50.)

【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皮膚科王修含醫師)與出處(skin168.netskin168.comskin168.org),禁止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站超連結。】
 

https://skin168.pixnet.net/blog/post/102302644

 

---

止汗制臭劑的主要成分和防腐劑分別是鋁鹽(aluminum based compounds)及對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過去研究指出,兩者有類雌激素的作用,會促進乳癌細胞增生,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故一些科學家認為含鋁鹽及對羥基苯甲酸酯的止汗制臭劑可能與乳癌的發生有關,然至目前為止尚無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止汗制臭劑與乳癌間的關聯。

簡而言之,目前的研究結果尚無法證實止汗制臭劑會導致乳癌。此外,提醒40-44歲且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乳癌之婦女及45-69歲婦女定期(2年一次)做乳癌篩檢,乳房攝影檢查時避免使用止汗制臭劑,以防干擾檢查結果。

資料來源:
1.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IH):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causes-prevention/risk/myths/antiperspirants-fact-sheet
2. 美國癌症協會(ACS): https://www.cancer.org/cancer/cancer-causes/antiperspirants-and-breast-cancer-risk.html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7&pid=9576

 

(台灣英文新聞/朱明珠 台北報導)暑氣漸消,秋意漸濃,但白天悶熱的天氣仍然容易讓人汗流浹背,為免腋下衣服濕成一片或出現異味,仍有不少人使用止汗劑產品。傳言止汗劑可能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真是如此嗎?

台北慈濟醫院皮膚科王淳樺醫師指出,止汗劑成分多以鋁鹽為主,其原理是藉由堵住汗腺開口,達到暫時性的止汗效果。人們使用止汗劑的歷史迄今超過100年,但是自1987年起,陸續有學者指出,鋁鹽與細胞承受氧壓、雙股 DNA斷裂及動情激素活化有關。

此外曾有澳洲學者回顧2013至2016年的研究,針對209位乳癌病人,與209位健康女性,進行問卷調查和病理組織檢查之比較。結論指出30歲前就開始使用止汗劑、且每日使用多次的女性,得到乳癌的風險會增加,其乳癌病灶內的鋁鹽含量明顯高於正常人。

不過,造成乳癌的風險因子還包括年紀、環境荷爾蒙曝露、基因突變等,另根據2002年至2013年一些小規模調查結果,並未發現使用外用物品與得到乳癌有顯著相關,所以止汗劑與乳癌的關聯仍是眾說紛紜。

雖然目前國內許多皮膚科醫師對於止汗劑是否致癌的說法仍持保留態度,但民眾若是憂心,建議別在皮膚有傷口或剛除毛後立刻使用止汗劑。最佳使用時機為晚上洗完澡後,身體清爽時使用即可,如此一來,直到隔日白天仍有效果,不必再反覆塗抹、增加用量。

除此之外,記得少吃燥熱食物,保持愉快心情。更重要的是,如果已經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卻仍然飽受多汗體質困擾,應該儘速就醫,尋求根治之道。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3538845

苯甲酸酯(Parabens)是一種使用在藥品、食品以及化妝品內的抗微生物防腐劑,苯甲酸酯類跟乳癌有關嗎?最近英國的Darbre博士就做了相關的研究報告,他從2005年到2008年,從40位病患取得160個乳癌標本,結果發現這些標本之中至少檢測出一個苯甲酸酯類佔了99%,檢測出五個不同的苯甲酸酯類也高達60%。同時也發現到苯甲酸酯類除了在乳癌組織外也在不同部位發現,有的在腋下淋巴結,有的是在乳房中間,有的靠近胸口,從各種部位採集樣本發現到在腋下的苯甲酸酯類濃度較高,在乳房中間濃度較低。因此引起一個想像,會不會是一般婦女使用止汗劑或者除臭劑會導致乳癌發生,因為苯甲酸酯類在以前已被證明是屬於一種女性荷爾蒙,現在也已經知道女性荷爾蒙跟乳癌發生及預後有關,所以才聯想到苯甲酸酯類是不是跟乳癌發生有關。有一些專家認為沒有任何基礎的研究可以證明苯甲酸酯類的止汗劑或除臭劑會導致乳癌的發生,所以這也還是爭論的問題,也有人認為使用止汗劑或除臭劑的女性非常多,有一部份的人罹患乳癌可能是因為這群人對於女性荷爾蒙比較敏感。所以雖然沒有基礎研究證實苯甲酸酯類會導致乳癌發生,但是還是盡可能少使用這類的止汗劑或除臭劑,如果真的要使用盡量避免在乳房的旁邊使用,因為會被皮膚吸收,經過長期累積可能引發乳癌。

http://web.tccf.org.tw/lib/addon.php?act=post&id=306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egarever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