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5-17 00:01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就有1位是失智者,但網路流傳「想知道是不是罹患失智症可聞花生醬檢測」,神經內科醫師表示,聞花生醬雖是早期檢測方式之一,但因嗅覺喪失還有許多其他原因,民眾不需自己嚇自己,若有嗅覺異常,加上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下降或時序混亂等認知功能障礙,才可能是罹患「阿茲海默症」(失智症),應盡快就醫檢查釐清。

亞大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依倩表示,失智症可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兩類,前者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另外還有額顳葉型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後者則是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局部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缺血死亡,因而出現認知功能急速退化的情形。

楊依倩表示,失智症除了嗅覺功能喪失,另外還有記憶力和認知功能衰退,包括語言、空間感、計算力、判斷力、抽象思考能力、注意力、執行力等功能出現退化,疾病中後期甚至會出現干擾行為、個性改變、妄想或幻覺等症狀,對生活和家人造成困擾。

楊依倩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每13人即有1位失智者,而80歲以上的長者,更每5人就有1位失智,比例並逐年增加,不少民眾一旦察覺自己記憶力衰退、失眠或者聞東西沒味道,就開始擔心自己是否罹患失智症。

楊依倩表示,因美國曾有研究團隊,以聞花生醬的方式進行實驗,檢測民眾是否罹患失智症,網路上因而流傳「想知道是不是罹患失智症可聞花生醬檢測」,雖臨床上會以聞花生醬、咖啡、茶葉等方式檢測嗅覺是否喪失,但包括車禍外傷、鼻黏膜腫脹都可能影響嗅覺功能,民眾以此判斷是否罹患失智症是自己嚇自己,需加上認知功能等檢測,才能判斷是否罹患失智症。

楊依倩表示,阿茲海默症是無法逆轉的疾病,主要是腦內神經元因類澱粉沈積等原因退化,目前尚無藥物可治癒,除了使用藥物延緩病情外,建議民眾藉由規律運動、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與多和人群互動等方式,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

2018-09-01 15:00聯合報 記者陳婕翎╱即時報導

近期網路傳出「聞不到花生醬,就是得失智症」訊息,國健署表示,這只是有無嗅覺喪失的早期檢測方式之一。造成嗅覺喪失有許多原因,不一定都與失智症有關,提醒「記憶力減退」、「出現言語表達或書寫困難」、「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物」都是失智症警訊,應盡速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診斷。

據衛福部委託研究推估,目前台灣失智人口已經超過26萬人,平均每3秒就有一名失智症患者,國發會也的口推計數據顯示,2036年台灣失智人口將高達55萬人,為現在失智人口雙倍以上。

「我怎麼找不到我家」,今年70歲的蘇惠美「蘇阿姨」是一名輕度失智病友,大約在7、 8年前,開始與「忘記」同行。煮麵時,忘記用筷子而以手撈起滾燙的食物、到處找東西、從銀行領錢後,找不到錢,就怪罪丈夫亂花錢,但她始終認為應該是年紀大的正常退化,直到她開始對常去的地方感到陌生、害怕,才就醫診斷罹患失智症。

國健署近年不斷提醒,民眾應避免將前兆以為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延誤治療時機,但像蘇阿姨這樣「忽視」症狀的長者卻仍然存在。衛福部常務次長薛瑞元坦言,過去國內資源跟不上老化社會,失智者難以被診斷找出,因應「失智症政策綱領2.0」,將建設72個「社區共照中心」,在失智症早期就幫助個案提早就醫及治療,對已確診的病友,也可以在社區就近提供最需要的諮詢與照顧服務。

整體環境對於失智症患者是否友善,也會影響坦陳面對疾病的意願,監察委員林雅鋒則指出,據監察院上月公布失智者人權保障調查報告,各部會在友善失智都仍須努力。她建議,教育部應將失智症相關教育概念融入在國中小課綱,消除失智者汙名化;勞動部應推動職務再設計,保障年輕型失智症工作權益;法務部也應積極研修僵化的監護與輔助宣告制度,提升司法人員再教育,認識、保障失智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egarever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