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8 08:47:17 聯合報 記者陳雨鑫/報導
同志間為讓性行為更加乾淨,肛交前,扮演0號的同志會把水灌入肛門內,強行灌腸清除穢物,避免性交時出現異味,或減緩生殖器接觸穢物導致尿道炎等問題,同志間稱此為「肛交禮儀」。但醫師表示,強行灌腸會造成肛門內壁受傷,自來水的細菌也可能直攻直腸出現感染,最嚴重還可能造成敗血症死亡。
親密時刻 最怕穢物敗興
「第一次嘗試不懂禮儀,穢物因此撒滿床,嚇傻連興致都沒了。」同志Ryan說,因為第一次的經驗之後,很怕肛交,但男友卻特別喜歡,只好在每次「性」致來之前先蹲馬桶,現在的他也不敢「憋便」,只要有便意一定會在廁所蹲完,不輕易讓腸道留下任何穢物,以因應突如其來的興致。
Ryan說,改變如廁的習慣,讓他大半時間都在廁所,好友還笑他是「馬桶王」,雖然男友告訴他不必這樣,他並不排斥肛交的味道,但是他非常不喜歡「愛愛」髒髒的,直到認識一位同性友人教他如何灌腸,才讓他的性事更幸福。
灌腸方式 習慣各有不同
Ryan說,他採取的灌腸方式是把蓮蓬頭的蓮蓬拆掉,把水管直接放在肛門中再打開水龍頭,感覺腹部脹脹的,就立刻拔掉水管,跟著用力一下,穢物就能排出,有時一次不夠,要灌二到三次才可以清乾淨,他甚至會請男友幫忙,增加彼此間的情趣。
同志小傑表示,灌腸的方式百百種,他採取的方式是買市售的浣腸,肛交前直接來一球,腸道馬上就能清乾淨,也有人會使用清腸灌洗器,每一種都能達到效果。
水管灌腸 肛門直腸都受傷
馬偕醫院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許希賢表示,直接把水管放到肛門裡灌腸「萬萬不可」,肛門、陰莖、陰道周邊的皮膚,相較於一般皮膚還要敏感、脆弱,一不小心就會破皮,且常把水管放入肛門中,肛門內外側的括約肌也會受傷,出現鬆弛等症狀,一旦有鬆弛現象,水的力道過強,可能直接衝到直腸,會造成直腸壁損傷。
許希賢表示,同志們希望透過灌腸清理糞便,達到肛交禮儀,但糞便是很難完全清理乾淨的,食物從口中進入到腸胃道再到排出,約要24到48小時,也許在肛交的過程,腸道正在蠕動,又會有新的糞便。
清洗肛門 常用肥皂太刺激
他建議若要乾淨的肛交行為,只要平常順暢排便,在肛交前,直接用水沖洗,水不要距離肛門太近,也不要太強,清洗一下即可。也不要常用肥皂清洗肛門,因為肛門屬於弱酸性的膚質,過度刺激,肛門周邊的皮膚組織會變薄,導致肛門搔癢症,他強調,擦屁股太用力也會造成肛門搔癢症。
許希賢表示,先前曾有同志患者求診,因為灌腸不慎,直腸也出現了傷口,不幸在性交過程中感染上菜花,一開始只發現肛門周邊有菜花,進行電燒後又復發,後續再做檢查,發現不僅肛門內有,連直腸內也有,治療超過三次才完全根除,曾聽過有患者因為菜花長在直腸沒有根除,引發直腸癌。
安全性行為
肛交一定要戴套 兩個不嫌多
許希賢提醒,肛交一定要注意「保護措施」,不僅要戴套還希望能戴兩個以上,糞便的細菌多,若接觸到生殖器,可能會有尿道炎等狀況,糞便中還有大腸桿菌,感染時若抵抗力較差,大腸桿菌從尿道向上延伸到了腎,引發腎臟病,最嚴重恐引發敗血症。
另外,他也提醒肛交一定要使用潤滑液,不只灌腸可能造成肛門受傷,太過激烈的肛交也有可能受傷,多一點準備,也是保護自己。
【更正啟示】
本文「許希賢提醒,肛交一定要注意「保護措施」,不僅要戴套還希望能戴兩個以上」,經再度查證,更正報導如下,感謝各界指教!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肛交戴兩個套套比較「舒服」?安全性也較高?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不管是一般性交或是肛交,保險套只要戴一個就好,多戴反而會讓兩個保險套摩擦,讓保險套破掉,且沒戴保險套的另外一方,肛門更容易破皮,讓性病、菜花等疾病更容易傳染。
同志間最常的性行為以肛交為主,有大腸直腸科醫師建議,避免菜花等性病纏身,可一次戴兩個保險套比較保險,但疾管署表示,這個觀念「大錯特錯」。
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性交過程中,保險套會與陰道摩擦,若同時使用兩個保險套,保險套的乳膠會因內外層相互摩擦導致破損;若是肛交,在沒有自然潤滑液的幫助下,摩擦力更強,不僅可能造成肛門更不舒服,也會增加破掉的機率,使罹患性病的風險增高。
疾病管制局網站提到,避免性病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有多重性伴侶,或與性生活史不明的對象發生性行為;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若需使用潤滑液,應選用水性潤滑液,不可使用嬰兒油、乳液等油性潤滑液,以免破壞保險套材質。
如何正確使用保險套
第一步:由保險套鋁箔密封邊線拆封,一定要避免從中間撕開,或是用剪刀等物拆除,之後用手輕輕擠出保險套。
第二步:將保險套前端的貯精囊空氣排出,若需要用潤滑液一定要用水性,不要用油性如凡士林、嬰兒油等。
第三步:擠出空氣,套上陰莖,順勢往下套至陰莖根部,此時要避免指甲畫破保險套。
第四步:射精後,要在陰莖尚未鬆弛時,握住陰莖根部保險套邊緣,連同保險套一起,小心取下,避免精液流出。
第五步:把保險套打結後,連同衛生紙包裹好,直接丟進垃圾桶,要注意不可有滲出物,以防他人接觸感染。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署2015-01-14 16:45:52 聯合新聞網 記者陳雨鑫/台北報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