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阿羅問:蛀牙與牙周病是不是只會得一種,網路流傳,有蛀牙的人不會得牙周病,而得牙周病的人不會有蛀牙,這是真的嗎?
 
新光醫院牙周病科主任陳智龍答:蛀牙與牙周病只會得一種的說法,其理論是導因於蛀牙及牙周病的細菌不同,若口腔環境適合蛀牙菌或牙周菌生成,當其中一種占據口腔就形成優勢,導致另一種細菌生長受限,但若口腔環境改變,可能又會重新洗牌,且牙周病嚴重者因口腔衛生不佳,蛀牙率也高,臨床上仍有患者同時罹患蛀牙及牙周病
 
生成蛀牙因素須有致病菌、糖分及長時間忽略口腔衛生,而牙周病生成因素除有致病菌、食物殘渣及長時間忽略口腔衛生外,遺傳、免疫力低下、老化等因素也會引發牙周病,建議平時應少吃甜食、注意口腔衛生,每6個月定期回診洗牙,才可同時避免兩種疾病。
 
建議民眾1天應有1次,徹底將牙齒外側面、內側面及咬合面用牙刷刷乾淨,以2~3顆牙齒為一個單位,由下往上刷10~20次,特別是容易卡食物殘渣的齒槽溝(牙齒與牙齦間的溝槽)應刷乾淨,而每一牙縫也應用牙間刷來回清潔10次,估計每次刷牙時間約10分鐘,有牙周病患者刷牙時間更應拉長,確保牙齒清潔。
 
《蘋果》即時新聞推出「健康問蘋果」專欄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0212/1046177/

 

2019-08-07 09:03常春月刊

【文/王淺淺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部部長 李雅玲】

 

網路流傳:「有牙周病的人不會有蛀牙;相反的,有蛀牙的人也比較不會有牙周病,因為牙周病與蛀牙是由不同的細菌所產生的結果,據說這兩種細菌會互相抵制;也就是說,當一種細菌族群聲勢比較大的時候,就可能讓另一種族群的菌種,不容易發展起來,導致生長受限。」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請專家來告訴我們。

 

 

兩者經常同時存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牙科部部長李雅玲表示,這個傳言是錯誤的,雖然引起牙周病與蛀牙的細菌的確是不同的菌種,但並不能說兩者之間會互相抵制。因此,不能說有牙周病的人就不會有蛀牙,或是有蛀牙就能避免牙周病那樣的論調。

 

她反而警告,在臨床上觀察到的是,有牙周病的患者更容易「牙根蛀牙」,因為牙周病嚴重的話,牙齦容易被破壞侵蝕,容易導致牙根裸露,牙根一旦裸露的話,牙根更容易產生蛀牙的問題。

李雅玲強調,牙周病與蛀牙兩者常常是同時存在的,而在好發族群方面,兩者也有年紀上的差別。一般來說,蛀牙問題好發在小朋友、青少年身上,尤其是愛吃糖果又不愛刷牙的孩子,老人則會有較多牙根齲齒;至於大人則比較容易罹患牙周病,幾乎9成以上的成人,都有牙周病的困擾,導致刷牙的時候會流血,平常也容易牙齦腫脹。只是這兩種口腔問題,有什樣的差別呢?

 

牙周病隨時會發生

 

牙周病的菌種以放線桿菌、牙齦紫質單孢菌等革蘭氏陰性厭氧菌為主。形成的原因,是當口腔沒有清潔乾淨時,牙菌斑附著在靠近牙齦的牙齒上,通常只要附著2到3天,就會形成牙菌斑及之後會產生牙結石。牙菌斑與牙結石如果停留越久,上述的革蘭氏陰性厭氧菌就會在牙菌斑上孳生,進而侵襲牙齒與牙齦,最後造成發炎,也就是所謂的牙齦炎;再繼續下去,細菌從牙齦邊緣再往下發展,就會導致較深的牙周囊袋,就是牙周病。

 

可別以為牙周病沒什麼,它可是成人掉牙的元凶,尤其是老年人,很多都是因為牙齦萎縮、牙根外露,齒槽骨遭到破壞,進而造成牙齒鬆動而掉牙,擾人的口臭問題也可能如影隨行。

 

李雅玲表示,即使沒有蛀牙的人,也可能有牙周病,它的初期表現相當輕微,平常就只是刷牙的時候流一點血,嚴重一點,頂多就是牙齦腫脹,很多患者完全不覺得怎麼樣,不認為自己有牙周病,或是根本不把牙周病當一回事。殊不知它是一種溫水煮青蛙的疾病,慢慢的侵蝕牙根,所以李雅玲很直白的說:「牙周病隨時會發生」,只要口腔衛生沒維護好,隨時會有牙齦炎、牙周病的產生。

 

牙周病提高心血管疾病、 失智症風險

 

嚴重的牙周病發生時,唯一的治療方法,恐怕是整顆牙齒都得連根拔除了。而且牙周病並不只是單純的口腔疾病,因為它是一種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全身的免疫力。因此,牙周病也和全身疾病有相關聯,除了跟糖尿病有相關外,最可怕的莫過於與心肌梗塞、腦血管病變,甚至和失智症也有關。

 

根據聯醫團隊李雅玲等與陽明大學團隊,發表在國際期刊的研究顯示,牙周病患者引發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的機率比一般沒有牙周病的人來說,會高出9%~23%之多;腦中風的機率,若依照不同年齡等風險因子,也比沒牙周病的人,增加了13%到1.17倍。

 

蛀牙不危及生命,但影響整體健康

 

造成蛀牙的菌種以乳酸鏈球菌、轉糖鏈球菌等革蘭氏陽性好氧菌為主,形成蛀牙的原因,包括口腔吃下醣類食物的時候,會在嘴裡形成一種不溶於水的葡萄糖,當食物殘渣沒有清潔乾淨時,鏈球菌乳酸菌等藉此附著在牙齒表面形成牙菌斑。

 

當這些細菌分解醣類食物殘渣的時候會產生酸,這種酸性物質對於牙齒來說,是具有相當的腐蝕性的,會逐漸侵蝕牙齒表面造成脫鈣。事實上牙齒遇到脫鈣的情況時,是可以「再鈣化」來自行修復的,但是,當脫鈣的情況太嚴重,會使得再鈣化的速度趕不上脫鈣的速度時,就會產生蛀牙。雖然蛀牙問題不至於產生立即的生命威脅,但蛀牙會造成飲食無法均衡,也會間接影響患者整體的健康。

 

如何知道牙齒有沒有刷乾淨?

 

目前醫學界最為推薦的正確刷牙法為「貝式刷牙法」,不過,要如何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將牙齒清潔乾淨,可以利用牙菌斑顯示劑來協助判定。一般就是將顯示劑均勻塗抹在牙齒與牙齦表面上,如果看到紅色的顯示劑附著殘留,就表示仍有牙菌斑,這時候可以把牙菌斑殘留的地方重新再刷一次做加強,這種牙菌斑顯示劑藥局通路都買的到,有助於檢視自己的刷牙效果。【請見《常春月刊》435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https://udn.com/news/story/7016/39740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egarever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