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fc-taiwan.org.tw/articles/4719
經查:
一、目前沒有人體實驗證實洋蔥可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溶解血栓、降低哮喘發作機率。
二、洋蔥中的鈣質含量並不高,不是補充鈣質的首選。
三、洋蔥有抗氧化的功能,但要預防癌症,不能只靠洋蔥,應多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
四、酒精飲品容易使體內尿酸值升高,因此「洋蔥泡紅酒」無法降低痛風發作。
綜合以上,傳言為「錯誤」訊息。
背景
社群平台與通訊群組流傳一支影片,影片內容包括:「洋蔥為血管清道夫,...能調節血脂,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很好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心臟病」、「每天吃半顆洋蔥可增加心臟病人約 30%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洋蔥中有鈣質與可阻止鈣流失的揮發性硫化物,常吃洋蔥能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洋蔥中含有山奈酚和檞皮黃酮,能夠阻止癌細胞的血管生成,可防治乳癌、胃癌及其他癌症的發生」、「洋蔥中含有抗發炎物質,可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洋蔥有類似常用的口服降糖要甲磺丁胺的物質,可刺激胰島素的合成及釋放,達到降血糖效果」、「洋蔥去皮切開泡紅酒對痛風也很有幫助」、「秋葵、洋蔥、苦瓜、胡蘿蔔、玉米等食物有輔助控制血糖的效果」等等。
此傳言也有許多不同版本,透過影片、文字等形式在網路上流傳。
圖1:通訊群組傳言擷圖。
圖2:社群平台傳言擷圖。
查核
爭議點一、傳言宣稱「洋蔥為血管清道夫,...能調節血脂,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很好的預防和輔助治療心臟病」、「每天吃半顆洋蔥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是否屬實?
(一)查核中心諮詢長庚醫院營養師吳益銘。吳益銘表示,洋蔥中促進人體健康的成份主要是類黃酮類跟有機硫化物這兩種多酚類物質,但傳言聲稱洋蔥能夠「降血壓、降血脂、溶解血栓」、「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這些研究目前都只停留在動物實驗的階段,尚未經過人體實驗證實,且研究使用的是洋蔥萃取物,並不是利用天然的洋蔥。
吳益銘進一步說明,膽固醇脂蛋白可區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被稱為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越高的人,越容易有心血管問題;反之,高密度膽固醇是對人體有益的膽固醇,有助於清除血管中的低密度膽固醇。
吳益銘說,要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最好的方式是健康飲食原則下,配合運動習慣才能有效果,在飲食方面通常會建議食用好的油脂。不過,就臨床上觀察,其實就算是吃好的油脂,難免還是會吃進低密度膽固醇,因此,透過運動來增加高密度膽固醇是較好的方式。
(二)查核中心諮詢雙和醫院營養師蔡瑄。蔡瑄表示,所謂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指粥狀動脈硬化,而粥狀動脈硬化的原因之一是低密度膽固醇氧化,形成泡沫細胞,在血管內壁中堆積。雖然洋蔥中含有抗氧化物質,但只吃洋蔥不足以預防粥狀動脈硬化,重點還是控制血壓、血脂防與總膽固醇。
對於傳言宣稱「每洋蔥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蔡瑄表示,這並沒有經研究證實。蔡瑄說,高密度膽固醇是心血管的保護因子,要增加高密度膽固醇與保護心血血管,最好的作法是:保持適當體重、維持運動習慣、不抽煙。
(三)查核中心諮詢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營養師高韻均。高韻均表示,傳言提到的研究,可追溯至1982年Dr.Vitor Gurewich的實驗,但這項實驗結果目前找不到原始發表的論文,只零星出現在一些書籍的敘述中,而截至2020年11月,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PubMed生物醫學資料庫中,亦找不到每天生吃洋蔥可提升高密度膽固醇的人體臨床實驗研究。
高韻均進一步指出,要提升高密度膽固醇,應該是規律運動、維持適當體重、戒菸、戒酒,在飲食部分,可適當攝取好油,例如omega-9、omega-3脂肪酸,並避免攝取反式脂肪酸,例如經過高溫油炸的食物,便容易在烹調過程中產生反式脂肪酸,應避免攝取。
高韻均補充說明,omega-9脂肪酸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橄欖油、苦茶油或是芥花油就含有較豐富的omega-9脂肪酸。
爭議點二、傳言宣稱「洋蔥中含有鈣質與可阻止鈣流失的揮發性硫化物,常吃洋蔥能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是否屬實?
(一)吳益銘表示,洋蔥中含有鈣質也含有有機硫化物,但洋蔥中的鈣質含量並不高,且沒有研究指出有機硫化物能夠幫助增加骨質密度。
吳益銘進一步說明,骨質密度與含鈣量相關,要增加鈣質,可透過補充維他命D3及多吃含鈣的食物,例如牛100cc的牛奶約有100毫克的鈣質,但100克的洋蔥只有20至25毫克的鈣質,因此,洋蔥並不是補充鈣質的首選。
(二)高韻均表示,健康成人鈣質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mg,而洋蔥每100g的鈣質含量約為25毫克,一顆中型洋蔥的平均重量是333克,鈣質含量約為85毫克,並不算含鈣量高的食物。因此傳言所說過於誇大。
爭議點三、傳言宣稱「洋蔥中含有山奈酚和檞皮黃酮,能夠阻止癌細胞的血管生成,可防治乳癌、胃癌及其他癌症的發生」,是否屬實?
(一)吳益銘表示,洋蔥中確實有山奈酚和檞皮黃酮,它們屬於類黃酮素,但傳言宣稱洋蔥具有防癌效果,只有動物實驗與細胞實驗,並沒有經過人體實驗證實,因此頂多說洋蔥有這方面的保健效果。
(二)蔡瑄表示,山奈酚和檞皮黃酮都是黃酮類化合物,也是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但有抗氧化功能,並不能說可以抗癌。
蔡瑄說,植化素是植物中營養素的統稱,蔬果中的有植化素,但想要預防癌症,不能只靠洋蔥,最好還是要攝取「彩虹蔬果」,也就是多多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
蔡瑄引用世界癌症基金會(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WCRF)的〈飲食、營養、身體活動與癌症:全球觀點-第三次專家報告〉(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 The Third ExpertRreport),報告中指出,在飲食方面,攝取足量的彩虹蔬果、全穀類和豆類,可以預防癌症,因此建議民眾的日常飲食中,主食要有全穀類跟豆類,每天至少從食物中攝取30克的膳食纖維,每天攝取五份不同蔬果。
爭議點四、傳言宣稱「洋蔥中含有抗發炎物質,可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是否屬實?
(一)吳益銘表示,洋蔥中的類黃酮素就屬於抗發炎物質,但洋蔥降低哮喘發作的相關研究還沒有足夠的人體研究,且研究多使用洋蔥萃取物,因此,目前頂多說洋蔥的抗發炎物質對於哮喘的預防保健有輔助效果。
(二)蔡瑄表示,傳言說「抗發炎物質可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並沒有根據,且洋蔥中含有硫化物,硫化物容易產氣,容易讓人打嗝、腹脹,因此不建議氣喘患者食用。
爭議點五、傳言宣稱「洋蔥去皮切開泡紅酒對痛風也很有幫助」,是否屬實?
(一)吳益銘表示,目前學界沒有洋蔥治療、預防或保健痛風的相關研究,至於紅酒,雖然紅酒中的紅酒多酚屬於對人體有益的抗氧化物,但酒精會加速體內嘌呤的代謝,產生過多的嘌呤,進而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而尿酸高升正是導致痛風的原因,因此不建議痛風患者喝酒。
(二)高韻均指出,高韻均指出,攝取酒精本來就會容易引起體內的尿酸值升高,並且影響尿酸的排泄,因此,本身已經有痛風發作過的患者,不會因為添加了洋蔥就成為降低、或預防痛風發作的靈丹妙藥。
高韻均進一步補充,已有研究指出,只要含有酒精的飲品,都可能引發痛風,所以洋蔥泡紅酒不可能是作為降低痛風發作的良好預防方式。
爭議點六、傳言宣稱「洋蔥有類似常用的口服降糖藥甲磺丁胺的物質,可刺激胰島素的合成及釋放,達到降血糖效果」、「秋葵、洋蔥、苦瓜、胡蘿蔔、玉米等食物有輔助控制血糖的效果」,是否屬實?
(一)吳益銘表示,在動物實驗中,洋蔥萃取物能夠幫助胰島素細胞回復,而降低空腹血糖,但這未經人體實驗證實,且研究是使用萃取物,與直接食用洋蔥的效果不同。
吳益銘補充,要透過飲食來控制血糖,較好的作法是攝取膳食纖維、多吃蔬菜類,因為膳食纖維可延緩糖類的吸收,而秋葵、洋蔥、苦瓜、胡蘿蔔、玉米都算是富含纖維的食物,但其它蔬果同樣富含膳食纖維,可多元攝取。
(二)蔡瑄表示,沒有「甲磺丁胺」這種降血糖物質,傳言說「洋蔥有類似常用的口服降糖要甲磺丁胺的物質,可刺激胰島素的合成及釋放,達到降血糖效果」並無根據;至於傳言宣稱「秋葵、洋蔥、苦瓜、胡蘿蔔、玉米等食物有輔助控制血糖的效果」,由於秋葵、洋蔥、苦瓜、胡蘿蔔、玉米都是富含纖維的食物,而吃富含纖維的食物確實可以延緩血糖上升。
蔡瑄強調,血糖控制不外乎定食、定量、均衡飲食,若是已經確診糖尿病的患者,除了飲食,也要搭配藥物與運動,缺一不可。
結論
一、目前沒有人體實驗證實洋蔥可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溶解血栓、降低哮喘發作機率。
二、洋蔥中的鈣質含量並不高,不是補充鈣質的首選。
三、洋蔥有抗氧化的功能,但要預防癌症,不能只靠洋蔥,應多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
四、酒精飲品容易使體內尿酸值升高,因此「洋蔥泡紅酒」無法降低痛風發作。
綜合以上,傳言為「錯誤」訊息。
參考資料
WCRF〈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 The Third ExpertRrepor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