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膽有毒不能吃,是否有科學依據呢?
2016-11-22 09:20:00 分類: 比特網
網上曾有傳言稱魚膽有毒不能吃,否則將會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這一說法是否真實可靠? 央視 《是真的嗎》採訪證實,魚膽汁中的毒素確能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損害。
長久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魚膽可治病的說法。 據史料記載,魚膽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 民間也一直有人生吞魚膽。 近日,網上卻有傳言說魚膽不能吃,否則可能會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為驗證這一說法,曾有央視財經記者採訪了北京市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順。 他表示,魚膽汁的主要成分是由膽酸、膽色素還有一些無機鹽組成。 此外,膽汁中還有大量的水。 它的毒素最主要為氫氰酸,還有一些引起過敏反應的組胺,還有一些膽汁毒素是對人體有毒的。 但並不是所有魚的膽汁都有毒,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活中大家常吃到的鯉科類的魚均為膽毒魚類,即膽汁有毒的魚類。 四大家魚青草鰱鳙,裡面的膽汁毒素對人體是有毒的。 其中,草魚被認為是水產界中膽毒魚的典型代表之一,屬於硬骨魚綱、鯉形目、草魚屬。
正解:魚類膽汁毒素對人體是有毒的
記者隨後諮詢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急救部主任趙曉東,他表示,最常見的導致危害最重的為魚膽汁的毒素。 該毒素可以導致人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還能導致心肌的損害以及顱腦臟器就是神經系統的損害。 氫氰酸是一種有害物質,它可以導致一些患者的窒息。 另外,組胺主要是一個可以起到擴血管,導致支氣管痙攣、引起心血管系統的一個改變。 按常規的計量超過二點五克的話,就是能導致魚膽的中毒。
趙曉東稱,臨床病例顯示,每年都有若干患者因誤食魚膽或輕信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的傳說而導致中毒。
究竟魚膽到底是不是中藥,中醫是否會使用魚膽來入藥?
為此,北京中醫藥大學王玉英教授解釋說:“我國古代的《證治準繩》一書中曾經記載過魚膽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痛這個作用。古代的醫生也是把魚膽和其他的藥配伍,大部分作為外用藥來用,而不是直接內服。”
趙曉東醫生表示,若是真的誤食了魚膽,在病人清醒的情況下,可通過催吐的方法解決,催吐之後及時去醫院救治。 如不符合催吐的條件,也應盡快到醫院救治。
http://it.chinabyte.com/yyfsj/372/13973872.shtml
2019/04/23
魚「這部位」千萬別吃!聽信偏方誤食 小心肝腎嚴重衰竭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魚肉鮮嫩好吃,但吃魚時可得小心,千萬別吃到魚膽!據報導,部分魚類的膽含有劇毒,吃完之後輕則噁心、嘔吐、肚子痛,食用過多甚至有可能發生肝腎受損、心肌損傷,若沒有及時治療更是會有致命危險。
據香港媒體《東網》報導,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每年都會收到許多誤食魚膽而中毒的患者,多數人都是誤信偏方,以為魚膽有助於身體健康,卻不知魚膽帶有強烈毒性。
醫生指出,膽屬於消化器官的一種,平常會分泌膽汁促進體內對肉類、脂肪類食物的消化,而新鮮的魚膽會帶有一種極強毒性的蛋白質分解產物,即便加熱也很難破壞。不過並非每種魚都有劇毒,據《早安生活》報導,有毒魚膽主要是鯽魚、青魚、鰱魚、草魚、鯉魚,其中又以草魚體型最大,且最易買到,大部分的患者往往是食用草魚而中毒。
此外,據中國媒體報導,四川省有一名男子日前聽信魚膽生食可以降火氣的偏方,一次連吞了三顆魚膽,結果出現腰痛、少尿,黃疸等症狀,在醫院搶救13天才僥倖保下一條小命,醫生對此提醒,魚膽只要幾克膽汁就可以使人中毒,不過中毒後,通常很快就會出現反應,應該立刻幫忙患者催吐、洗胃,然後送往醫院治療。
此外,報導也提醒民眾,魚膽不但吃下去有毒,若是膽汁不小心噴濺到眼睛裡,劇毒也可能導致失明,家庭主婦、家庭主夫們在處理上述幾種魚類時,務必要小心謹慎。(編輯:于川)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531138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