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期刊稱服用益生菌無用還可能有害 多年的酸奶算是白喝了嗎
2018-09-13 08:04:42 來源: 錢江晚報

最近,世界頂尖科學期刊《Cell》發表文章稱,新的兩項研究表明,服用益生菌不僅沒有好處,還可能對人體有害。

  一位粉絲近60萬的醫學類博主將該結論發在微博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以後沒有借口喝酸奶了?每次火鍋後的消化液白喝了?以後便秘了怎麼辦?大眾普遍認為,喝酸奶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能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腸道環境,還有人專門吃益生菌膠囊補充日常攝入。

  這項研究成果,顛覆了人們對益生菌的想象,網友甚至開玩笑説,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益生菌!

  吃進去的益生菌

  可能無法在腸道裏安家

  《Cell》的這項研究,由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學院的免疫學家Eran Elinav帶領團隊完成,主要探討服用的益生菌是否有效。

  此次研究的獨到之處之一:用腸鏡對腸道菌群直接取樣,代替在糞便取樣這種普遍方式。

  研究結果表明,腸道內的菌群和糞便裏的菌群並不對等,有些人可以將服用的益生菌保留在腸道內,但有些只能穿腸而過,最後進入糞便,排出體外,“這就表明,每個人都能從攝入益生菌中普遍受益是經驗上的錯誤。”

  第二項研究裏,研究者考察了腸道菌群遭到破壞後,服用益生菌能否加速腸道的恢復。研究人員讓志願者服用了抗生素,用來破壞原有腸道菌群環境。結果發現這組志願者補充益生菌後,六個月腸道菌群沒修復反而更差。

  抗生素會擾亂菌群

  補充益生菌需因人而異

  浙江省中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呂賓是我省消化界的權威專家。他表示,以上研究並沒有完全否定服用益生菌的作用,第一個研究只是強調了益生菌在不同人群腸道裏的定植效果不同,説明補充益生菌因人而異。

  而且,益生菌不定植在腸道黏膜,不代表它就不會發生作用,“糞菌群和膜菌群的效果不同,但它依然會影響營養素的分解、代謝。”

  而對于第二個研究,恰巧呂賓教授的團隊也做了類似的研究。他們將因使用抗生素而引起腹瀉的患者分為兩組,一組單純治療,另一組補充益生菌。

  實驗結果與以色列學者的截然相反,沒有補充益生菌的患者出現腹脹、胃口不好等症狀,補充益生菌的患者,腸道菌群紊亂的情況得到緩解。

  呂賓教授強調,活菌的效果會更好一些,建議購買乳酸菌飲料時要注意一下標簽,選擇未殺菌(活菌)型而不是殺菌(非活菌)型。

  對吃進去的益生菌是否會被胃酸腐蝕的疑問,呂賓解釋道:“最後進入腸道的數量不多,但能促進原本有益菌的生長,所以適當補充還是可取的。”而臨床上的益生菌制劑,在胃裏並不釋放,到了腸道才發揮作用,更加直接有效,“我們一般給腹瀉、便秘、炎症性腸病的患者使用,但只是作為一種輔助。”

  他提醒説,有些腸道屏障嚴重受損的病人,細菌容易突破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引發感染,這時候就不適合再補充益生菌了。(記者 張冰清 通訊員 于偉)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local/2018-09/13/c_1123421720.htm

 

頂級期刊發文:益生菌基本無益、可能還有害

2018-09-09 14:42
 

乳製品廣告中常用“益生菌”作為宣傳話術,來包裝產品的保健功效,然而,這在科學上似乎解釋不通。

據丁香園,最近兩個重磅的頂級期刊刊發文章表示,益生菌基本無益,甚至可能有害。

在NewScientist 6日的文章中,作者Alison George寫道,為了了解當人們攝入益生菌後腸道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免疫學家Eran Elinav和他的同事們從市面上購買了益生菌飲品,並對服用後的15名健康志願者進行了取樣。

不同於通常的糞便研究,此次科學家們直接用內窺鏡和結腸鏡。

結果發現,益生菌在腸道內的生存狀況在不同人身上不相同,有些會被其他菌群驅逐出去,從而達不到原有效果。 也就是說,不存在一種萬能的益生菌,可以適用於每個人。

接下來,研究將21名志願者分成三組,觀察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使用益生菌產品是否可以幫助恢復和改善其腸道系統。 結果發現,那些使用益生菌補充劑的觀察組的腸道很快就被益生菌佔領了,但其原有的健康菌群系統用了長達6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即益生菌造成了腸道微生物系統混亂。

雖然本次沒有定量研究體內微生物群長期混亂的臨床影響,但先前的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的破壞與肥胖、過敏和炎症之間存在聯繫。 “這可能是有害的,”Elinav說。

https://translate.google.com/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tech.huanqiu.com/discovery/2018-09/12967673.html&prev=search

 

以研究表明補充益生菌未必有益健康
2018-09-07 16:38:37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華盛頓9月6日電(記者 周舟)很多人認為補充益生菌能夠平衡腸道菌群,有益身體健康。但最新研究發現,益生菌並非對所有人都有益,而且還可能給身體帶來不良影響。專家由此建議,在使用益生菌補充劑時應注意個性化施治。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6日在美國《細胞》雜志上發表了兩項與益生菌有關的研究。第一項研究中,他們給一些志願者服用益生菌,並測量他們的腸道菌群組成。結果發現,益生菌可成功在某些人的腸道中“安家”,但在另一些人的腸道中卻遭到“排斥”。

 

  “研究結果表明,益生菌補充劑不應‘一刀切’地向公眾普及,”論文作者、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免疫學專家埃蘭·埃利納夫説,“相反,應該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及特殊需求量身定制。”

 

  另一項研究顯示,益生菌還可能給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接受過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常被告知可通過服用益生菌來重建腸道菌群,但最新研究發現,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後,益生菌雖然很容易在人體腸道內“安家”,但卻會抑制腸道基因表達,同時讓腸道菌群在數月內都無法恢復到使用抗生素前的正常水平。

 

  相比之下,在使用抗生素後進行自體糞菌移植,可使腸道基因表達和腸道菌群在數天內恢復至正常水平。

 

  研究人員説,這表明益生菌與抗生素搭配使用可能産生令人擔憂的副作用,甚至可能帶來長期影響。目前很多人認為益生菌無害且有益健康,但實際上,是否應補充益生菌還應視個人具體情況而定。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2018-09/07/c_1123396342.htm

 

益生菌不是萬靈丹!

有些細菌雖然能改善某些腸道疾病,但對健康人卻無益處。

撰文/賈布爾(Ferris Jabr)
翻譯/黃榮棋

隨興走進一間超市,你可能會看到為數不少的益生菌產品,標榜對人體有益,可治療便祕、肥胖、憂鬱等各種症狀。消費者除了能購買以活菌培養的食物(例如優酪乳或其他發酵乳製品),還能買到益生菌膠囊、藥丸、果汁、穀物、香腸、餅乾、糖果、穀麥棒以及寵物飼料。事實也是如此!益生菌近年來大受歡迎的程度,甚至連化妝品與床墊都要添加微生物。


但只要稍加檢視這種微生物療法的科學基礎,就會發現益生菌的健康效益多屬炒作。目前的相關研究大都指出,益生菌對健康人沒有助益;益生菌似乎只對罹患特定腸道疾病的患者有幫助。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腸胃病學家丘歐巴(Matthew Ciorba)說:「沒有任何證據暗示益生菌有益於胃腸道正常的人。」加拿大基輔大學微生物學家爾倫–維科(Emma Allen-Vercoe)贊同這種看法:「除非真有問題,否則我不會建議使用益生菌。」她還說:「有關益生菌的種種好處,大都是『過度吹捧的』!」


數字遊戲


過去也發生過類似情境,最有名的就是維生素補充劑。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維生素補充劑對大多數成年人來說沒有效益,甚至具有危險,這指的是維生素補充劑與肺癌、乳癌與攝護腺癌的相關性,但還是擋不住維生素廠商創造的一波營養熱潮。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調查,美國成人使用益生菌或姊妹產品「益菌素」(prebiotics,一種無法消化的纖維,通常用來促進腸道細菌生長),從2007年的86萬5000人增加到2012年將近400萬人,足足增加四倍多。舊金山商業諮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估計,2015年全球益生菌銷售額超過350億美元,並預測到了2024年時會超過660億美元。


益生菌如此流行,主要源自科學家與消費大眾對人體微生物群系的興趣飆升。根據最新研究估計,人體胃腸系統約含390兆個細菌,大多位於大腸。過去15年來研究人員發現,與我們共生的這些細菌許多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這些細菌會排擠侵入的有害微生物、把食物纖維分解成可以消化的成份,也能製造維生素K與維生素B12。「益生菌可以增強既有腸道細菌促進健康的能力」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原因有二。益生菌製造商常會選用特定菌株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大量製造這些細菌,而不是因為這些菌株適應人體腸道或能促進健康。許多優酪乳與益生菌產品中常見的雙叉桿菌與乳酸菌,與能夠抵抗胃酸並定居在腸道的細菌不見得是同一菌株。而且,即使益生菌產品中的某些細菌終究在腸道存活下來並繼續繁殖,數目也可能少到無法大幅改變腸道生態系統的微生物群系。人體腸道細菌高達數百兆,但每瓶優酪乳或每顆益生菌藥丸通常只含數億到數千億個細菌。


去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團隊發表了一篇綜合評論文章,回顧七篇應用隨機實驗設計並有安慰劑做為對照組(目前公認最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論文,探討益生菌補充劑(餅乾、乳製飲品與膠囊)是否會改變糞便細菌的多樣性。結果發現,只有一篇研究(選用34名健康受試者)得到有統計意義的顯著改變,但這不代表有臨床效益。美國塔弗茲醫學中心傳染病學家多龍(Shira Doron)說:「益生菌的數目依舊不過是滄海一粟,怎麼樣都遠不及腸道的眾多細菌。」


雖然大眾越來越覺得益生菌對健康人沒有實質效益,但研究人員發現,罹患某些特定症狀的人仍可以受益。舉例來說,過去五年來有幾篇論文針對數十項不同研究進行的綜合分析發現,益生菌或許能防止某些常見的抗生素副作用。醫師開藥時都知道,這些抗生素在殺死特定病菌時,也很可能一併消滅腸道益菌。我們的身體通常只需少許細菌,就足以建立健康的微生物群系,但有時候空出來的位置會被釋出毒素的有害細菌佔據,造成腸道發炎並引發腹瀉。因此,在服用抗生素期間或之後,補充優酪乳或其他益生菌(尤其是含乳酸菌的產品),似乎能減少因服用抗生素導致有害細菌乘機而入的機會。


益生菌的真正功效


2014年的一項考科藍(由嚴謹評論醫學研究的獨立專家所組成的合作組織)回顧發現,益生菌可能對醫院新生兒重症室的早產兒特別有用,因為添加益生菌的營養方案,似乎能顯著降低早產兒罹患小兒壞死性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的機率──這是一種主要發生於早產兒(尤其是體重越輕與越早產)身上的疾病,我們對這疾病的了解不多,但小兒壞死性腸炎極具破壞性,且易致命。研究人員認為,這種疾病很多時候是因為乘機而入的細菌,感染了嬰兒尚未發育完全的腸道所引發,腸道組織發炎會越來越嚴重,並出現組織壞死,很可能進一步造成穿腸現象,讓病菌大量流入腹腔、繼續增生。研究人員估計,體重不足1.5公斤的早產兒,有12%會罹患小兒壞死性腸炎,其中30%會因此死亡。標準療法包括抗生素組合使用、靜脈注射餵食,以及手術摘除罹病與壞死的組織。益生菌之所以能預防小兒壞死性腸炎,有可能是因為大大增加益菌數量,阻止有害細菌的繁殖。


益生菌似乎也能改善躁性大腸症候群(irritable bowel syndrome),這是一種慢性疾病,特徵是腹痛、腹脹、經常性腹瀉或便祕(或兩者混合出現)。2014年《美國胃腸期刊》刊登一篇跨國研究團隊發表的綜合評論文章,其回顧30篇以上的研究論文,指出益生菌在某些狀況能緩和躁性大腸症候群,雖然目前原因不是很清楚,但可能與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長有關。但研究人員的結論認為,目前證據尚不足以用來建議哪種益生菌適用。微生物學家經常提出警告,有些研究發現某些特定菌株的益生菌看似有效,並不代表所有益生菌種都同樣有效。爾倫– 維科說:「不同菌株的細菌其基因差異很大,加上每個人的腸道微生物群系不同,因此不可能會有一種適合所有人的腸道益生菌。」


但研究人員若能為個人量身訂製益生菌呢?許多研究人員認為,量身訂製的個人化益生菌,是對付腸道微生物群系問題最好的方法。加拿大亞伯達大學微生物學家沃爾特(Jens Walter)與同事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似乎讓人瞥見了這種可能性。他們想知道,如何才能讓益生菌產品中的細菌成功留在23名受試者腸道。他們選用過去研究指出能存活於人體腸道的一種長雙叉乳酸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菌株。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必須連續兩星期每天飲用含有100億個活性長雙叉乳酸桿菌,或是含有葡萄糖類的食品添加物(麥芽糊精)飲料。定期糞便採樣的結果發現,飲用長雙叉乳酸桿菌的實驗組受試者,其長雙叉乳酸桿菌的含量高過飲用安慰劑的對照組。


但實驗結束後,其中有七人的長雙叉乳酸桿菌仍維持在一定數量超過五個月。沃爾特說:「我們沒料到這些益生菌可以活超過幾個星期。」後續分析發現,實驗開始前這七名受試者的腸道原本就有低量的長雙叉乳酸桿菌;也就是說,他們的腸道生態系統已預先為益生菌預留了空間。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洞見,而臨床人員必須能提供我們這些洞見,並建議更有效的益生菌。舉例來說,醫師若能知道嚴重腹瀉的病患是因為缺乏特定益菌所致,那麼開立這些益生菌給病患,應該就能有效治療嚴重腹瀉。沃爾特說:「關鍵是要從生態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我們必須思考,哪種微生物適合生長於哪種腸道生態系統。」也就是說,最有效治療微生物相關疾病的方法,是考慮體內其他眾多微生物,而不是採取敵對態度。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17 年第 186 期 08 月號】

http://sa.ylib.com/MagArticle.aspx?Unit=columns&id=41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egarever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