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煎餅薄脆 陸媒揭黑幕

 
 
 

 

 

 

 

 

(中央社記者馮昭上海16日電)在大陸,尤其是北方城市,熱騰騰的「煎餅果子」是大眾化的早餐選擇,不過陸媒揭露,煎餅裡夾的低價薄脆,製作過程黑幕重重。

中國大陸很多趕著上班的民眾會排隊買熱騰騰現煎的煎餅。但對於煎餅裡夾的油炸薄脆,經常有大陸民眾表示擔心,甚至買煎餅時乾脆不放薄脆。

新華社「中國網事」近日假扮買家完成的調查採訪發現,低價薄脆確實問題多。

報導引述正規經營老北京煎餅的業者周大力表示,他炸的薄脆成本大約為每張人民幣1元,主要成本是用油,這正是不少無證商販的主要盈利點。有的商販不僅用次油,還反覆使用,「炸的次數愈多利潤愈高」。

報導指出,在北京南二環一處工地附近,批售薄脆的商販表示:「這薄脆你就擱一個月都壞不了。」扮買家的記者以一張餅人民幣0.5元的價格購買兩箱薄脆,打開箱子蓋,撲鼻而來是一股難聞的異味。

周大力則指出:「這個薄脆有一股奇怪的味道,聞到煤油的味道。」他研判記者買的薄脆,油有問題,放的時間最少半個月,吃了難保對身體不會產生危害。

報導又指出,另一家商販炸薄脆的油,沒有任何商標。據商販表示,使用的乳白色桶裝沙拉油是40斤(20公斤)、100多元。算下來,一斤油2至3元。

但北京超市販售的食用油價格大多在5至8元一斤,最便宜的不低於4元;新發地糧油交易大廳最低的也不會低於3元一斤。糧油批發商則透露,40斤的乳白色桶裝油已經禁止出售。1030316

北京黑心普洱茶 加鞋油仿古茶

字級

毀。


大陸媒體京華時報今天報導,自去年11月朝陽區食藥監針對區域大型餐飲業、十里河保健批發市場、王四營糧油批發市場等,展開食藥品清查行動。

4個半月以來清查出劣質保健品、中藥飲片、假冒氣血雙補丸等131種、總重24.5噸的劣質食藥品,價值約人民幣400多萬元(約台幣1973.7萬元)。

報導說,清查品項中有一項是來自北京潘家園地區的非法制售假劣茶葉。業者購進茶磚、茶餅等半成品後,用豬腸衣、膀胱包裹晾乾,再用膠和黑色鞋油加工處理,製作仿古普洱茶。

當時朝陽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在加工地點查扣散裝茶葉、茶磚、茶葉標籤、黑色鞋油等物品共計121箱。

報導也提到,朝陽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昨天將清查出的物品交給廢棄物品處理部門,集中銷毀。這也是北京食藥體制改革以來,首次集中銷毀假劣食品和過期藥品。1030315

 

大陸黑心明膠 用垃圾皮製成

最新更新時間:2014/03/16 07:49:00

(中央社台北15日電)大陸中央電視台15日再度報導黑心明膠,指大陸目前大多數膠囊企業已經不再使用工業明膠作為生產原料,取而代之的是藥用明膠;不過,有些藥用明膠是用垃圾皮製成。

15日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中國大陸官方中央電視台回顧2012年在新聞頻道「每週質量報告」節目中,曾報導浙江等地膠囊生產企業用工業明膠加工藥用膠囊的問題,節目播出後,執法監督部門加大檢查力度。

一年之後,央視走訪位於福建省霞浦縣牙城鎮,一家大型明膠生產企業,福建三銘膠業有限公司,發現有些藥用明膠是用垃圾皮製成。

央視記者親身走訪工廠,發現製造明膠的動物皮原料不過是一些顏色深淺不一的碎皮子,這些髒污的皮子被直接堆放在地上,經鹽酸等化工助劑漂洗,再經烹煮,就變成藥用明膠。

央視表示,明膠的使用範圍廣泛,除了藥用膠囊會用到藥用明膠之外,平時吃的食品,如糖果、酸奶等等,都會用到食用明膠作為食品添加劑。1030315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6日

中國真相新聞_廢皮革製食用明膠21年前官曾發專利http://ap.ntdtv.com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4月26日訊】有中國網友近日披露,廢皮革製作食用明膠的工­藝,官方早在1992年就曾核發專利,消息引發輿論譁然,原來中國人吃廢皮革明膠已至­少有21年的歷史了;學者警告,工業明膠毒性遠高於三聚氰胺,危害更大。

網友趙勇24號在微博上披露,皮廢料製做食用明膠的工藝方法專利,據申請公開說明書顯­示,專利申請日期為1991年9月,公開日期為1992年3月,專利號是911089­55!

對於此項專利,中國專利局新聞處處長起先否認知情,接著他又表示專利早已失效。

中國專利局新聞處趙處長:「我...我還的的確確不清楚,因為我具體不承擔這項工作,­它的專利狀態據我所知,那個專利早已經無效,早-很早已經都十幾年了都已經失效了」

中國明膠協會理事長王敬忠曾向媒體介紹,一噸正規食用明膠原材料要價兩、三千元,而皮­革下腳料一噸卻只需要一、兩百元,製成食用明膠一噸可以賣到兩、三萬元,據瞭解,政府­質檢機構目前仍然沒有識別工業明膠的檢驗方法


日本京都大學博士 貫明:「你要是在民主國家你要這麼弄,那兩天你兩天就下臺了,老百姓就不選你了,國外­的監督機制那個輿論壓力太大了,但是共產黨的國家就不一樣了,就像那個三鹿奶粉,那個­國家衛生檢查局的局長被撤職了以後,過了半年他又跑到別的地方去當官了,這說到底是一­個體制的問題」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秘書長董金獅曾在媒體上警告說,工業明膠中重金屬鉻的毒性遠高於三聚­氰胺,涉及的違法生產企業多而廣,危害更大。吉林大學藥學院周余來教授則說,如果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這些現象或許是可以避免的。

新唐人記者 陳漢 尚雯 採訪報導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1日

http://ap.ntdtv.com 【中國真相新聞_地方報導】曝毒明膠內幕 央視主持趙普螢屏消失
中國近期廢皮革提煉明膠製成藥用膠囊事件,引發消費大眾恐慌,被列為20強企業的修正­藥業,從否認到公開向大眾道歉。不過早前披露明膠問題內幕的央視主持人趙普,卻從螢屏­上消失至今超過10天。業內人士認為,他是遭到停職整肅。

中共央視《晚間新聞》主持人趙普,從4月9號開始就沒在螢光屏上露面。微博上南方日報­透露:他因違反央視規定,被內部停崗。趙普本人20號回應表示:無可奉告。

武漢 《中國》雜誌社記者劉逸明:「他之所以說無可奉告,就是他有苦衷,他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讓自己不會再被上級繼續追究,可能只能採取這種低調的方式來回應公眾。」

中國資深媒體人劉逸明說,中國的新聞審查是非常嚴厲的,很多新聞從寫出來到發佈,必須­通過很嚴格的審查程序,而且往往是幾級的審查。

武漢 《中國》雜誌社記者劉逸明:「報新聞一般來講潛規則就是為官方歌功頌德的、塗脂抹粉的­假新聞,往往沒事,但是你報導真新聞可能會有事。」

據了解,趙普4月9號上午在自己的微博上警告說:「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凍,尤其是孩子­,內幕很可怕,不細說。」

《經濟觀察報》的記者朱文強,也在微博呼應:「哪天你們扔了雙破皮鞋,轉眼就進你們肚­子了。」

隨後不久,兩人就將微博上的相關訊息刪除,但在接下來的幾天,明膠和食品安全成了各界­關注的熱點。

近日記者搜索發現,《東方衛報》報導說: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糖果專業委員會,不排除未來­對微博資訊發佈者進行起訴。有網友批評:一個連明膠都不敢面對的民族,如何面對歷史?
【新唐人亞太電視台2012年4月21日訊】
新唐人記者朱智善、蘭竹採訪報導

 

 

 

發佈時間:2012年04月22日

【新唐人亞太台2012年4月22日訊】http://ap.ntdtv.com 近日,被比喻為製藥界三聚氰胺的「毒膠囊」事件在大陸延燒。這種工業明膠不但被製成各­種膠囊藥品在市場上售賣,還被製成雪糕、霜淇淋、乳製品和飲料等。有知情人士向本台披­露,大陸中藥業老字號的同仁堂可能也使用同類膠囊。

「毒膠囊」醜聞被曝光後,多家涉事企業為自己辯護。在輿論口誅筆伐下,中共衛生部21­號宣布暫停使用涉「毒膠囊」企業生產的所有膠囊劑藥品。

據報導,被涉及的9家藥廠分佈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所用膠囊的重金屬鉻含量­,經檢測,超標最多的達90多倍。有知情人士向《新唐人》披露,大陸中藥業中第一品牌­的同仁堂也不例外。

原同仁堂製藥廠職工 李先生:「同仁堂生產的膠囊估計都是它們那些廠子生產的。同仁堂它也是一個唯利是圖也­是一個黑心的工廠。它那個工廠裡面為了賺黑心錢, 它不但使用工業明膠,有100多種中成藥裏面,內服藥,它是放硃砂的,硃砂在西方國家­是禁用的劇毒品。同仁堂不管那一套。」

此外,4月15號下午,明膠供貨廠商河北阜城學洋明膠廠發生一起火災,該廠經理日前因­放火焚毀證據已被拘留。

《南方都市報》報導,現場遺留了一本2000年的經營帳冊,記錄了學洋明膠的一些業務­往來,涉及北京三元食品、北京三露廠、北京步步高飲料等多家企業。而這些企業生產食品­添加劑、冷飲、乳製品和飲料。

中山大學藥學院教授 黎星術:「鉻是重金屬元素,鉻超標 會引起嘔吐、腹痛、皮炎、濕疹, 長期的危險就是致癌了。」

《京華時報》報導, 學洋明膠廠所在的河北阜城縣古城鎮前宋村,40年來已形成了規模龐大的明膠生產基地。­當地工人披露,堆放明膠廢渣的田地寸草不生,而廢渣曬乾後仍被用於生產化肥和雞飼料。

新唐人記者 陳漢 肖靜 採訪報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negareveryd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